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共资源配置 > 农牧
门源以多样化劳务输出铺就农牧民致富路
来源:门源政务    时间:2024年03月04日    

今年以来,门源县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在促进劳务致富上多方发力,成效显著。门源县近16.2万人口中,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约7.4万,为满足广大农牧民多样化务工需求,县人社局在详细调研劳动力类型的基础上制定了就地转移就业、跨区县转移就业、跨省转移就业等劳务输出模式,拓宽务工渠道,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劳务品牌引领,就近就地转移一批。门源县浩门镇圪塔村村民李林2016年至2023年利用农闲时间就地务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一开始的打零工到现在负责土建班班组长工作,他每个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这儿工资稳定,还能照顾家庭。”李林说。随着门源县人社局重点培育的劳务品牌“友邦建筑劳务”各项业务的逐步扩展,每天各工地有120人左右务工。门源县浩门镇头塘村刘有菊两口子因为自身年龄及家里孩子需要照顾,选择了就地务工,忙的时候两口子一个月就能挣1万多。刘有菊说:“自从‘友邦建筑劳务’形成规模之后,我们在家门口打工了,家里照顾孩子都非常方便,每个月还有非常可观的收入。”如今不仅是圪塔村的农牧民到友邦建筑劳务公司就业,珠固乡、泉口镇、青石咀镇仙米乡等周边乡镇的农牧民也成为“友邦建筑劳务”的劳动力储备,这些零散劳动力深度融合到产业发展中,在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中实现了增收。同时,门源县立足区位优势,探索培育“门源蕨麻采挖”劳务品牌,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实现季节性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2023年以来,“门源蕨麻采挖”劳务带动就业达到10000余人次,人均收入近8000元。

劳务机构助力,跨省跨县转移一批。为了逐步提升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门源县健全完善劳务输出机制,全县培育了50多名劳务经纪人,5家劳务机构,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跨县跨省转移就业。张海龙是麻莲乡李家沟村村民,自2019年外出务工后成立了自己的劳务派遣公司,每年带动跨省劳务输出近300人次以上。“咱们公司几乎都是一条龙服务,工人定好哪天来,咱们每天在火车站、机场都有专职司机接。平时工作中有岗位不适应,咱们给调调岗,厂里不适应了,咱们在周边再给换换厂。咱们合作的这些企业都能够保证5000元每个月,厂子里只要自己不迟到、请假、旷工,工资还是很稳定很充足的”张海龙说。同时,县人社局积极协调,构建企业与劳务机构的供需平台,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我们先后跟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社会事务局、仲恺高新区人才交流与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还有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人社局部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保障咱们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今年,点对点一共先后输出了200余人,今年我们创新的工作方法就是,搭建平台,优化举措,全力护送咱们外出务工农民工到厂安置上岗,服务到位。”门源县劳动力资源市场负责同志马文庆说。

近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变化,为激活各村富余劳动力资源,门源县探索以劳务机构、有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带动各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收致富。全县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年均4000人次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增收达3万余元。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门源县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务派遣机构、劳务经纪人建立劳务输出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信息动态。线下通过各类宣传媒介及时发布用工需求信息,开展招聘会、劳务推介会、送岗位下乡等活动,将相关就业岗位推送到农民家门口,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接下来,门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与市场同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精准对接市场和劳动者需求,利用多元化劳务输出模式,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成效,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门源政务

撰写:严晓霞、陈学梅

审核:马明理

监制:张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