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脱贫攻坚
门源:激发农牧区发展活力 助农增收促振兴
来源:    时间:2023年10月07日    

今年以来,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和农牧民增收内生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新格局,让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有序推动牛羊出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县牛羊出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安排部署会议,进一步明晰责任,强化县乡联动机制,形成定期调度、动态衔接的工作格局。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门源县2023年促进牛羊出栏奖励办法》,安排农牧奖励资金290万元(每户上限3000元),给予农牧户每头牛40元,每只羊10元的补助。同时,积极衔接乡村振兴出栏奖励资金,将2023年脱贫村光伏项目60%净收益及非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扶贫资产20%收益用于脱贫户及监测户生产奖补,出栏奖励实行“先出先补”,直至资金奖完为止。同时,紧盯牲畜抓膘出栏期,动员经纪人队伍进村入户宣传,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加快牛羊出栏,精准算好“过冬账”“经济账”“生态账”。并就抗灾保畜等相关政策开展宣传,及时了解掌握农牧户牛羊出栏意向,详细做好数据统计,及时发布牛羊收购价格动态,确保农牧民群众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行情。截至目前,行业数据牛羊出栏达33.56万头只(其中:牛3.44万头、羊30.12万只。)

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模式,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作物机械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积极投资400万元分别在东川镇、浩门镇、青石嘴镇、皇城乡建立4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综合农事服务可辐射到西滩、泉口、青石嘴、浩门、东川等乡镇,增加机械化作业面积2000-3000亩。同时,紧紧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加大农牧民农机手技术培训,切实提升农机技能水平,不断扩大本区域农机具维修服务质量和规模,并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为提高合作社效益、增加群众农忙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培训各类农机具操作及维修员达300人次,实现维修各类农机具500余件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

培育扶持经营主体,发挥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力求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推动农村经济高效发展。制定印发了《门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及时清理“僵尸”挂名、自动注销“空壳社”241家,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扶持合作社示范社44家,示范型家庭农牧场41家。鼓励各乡镇农牧民积极投身到各类经营主体经营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剩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稳岗就业,每年新增农牧民就业1800人。同时,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供种20吨,加工菜籽油30吨;统一收购粮油400吨,其中青稞收购价每公斤4元,油菜每公斤7元,农户每亩增收4090元,受益群众达到120户。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重点围绕粮食作物和特色优势产业,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托管服务,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带领小农户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托管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务工和务农之间的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粮油作物产量和品质。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生产托管帮扶协议,为他们提供“保姆式”优惠服务模式。近年来,青海东筱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共为泉口镇大湾、牙合、大庄等村的52户贫困户提供了优惠服务,带动户均每年每亩增收240元以上。同时,采用全托管服务后,有效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并每年提供灵活就业岗位70个,人均工资收入6000元。

落实支农政策,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为使实际种粮农民真正受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把各项惠农政策补贴发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确保把国家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共发放门源县2023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2654.56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418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21.3万元,涉及农户30644户,实现人均增收582元。同时,积极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279.62万元,补贴各类机具269台。

 

来源: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

编辑:严晓霞、陈学梅

审核:马明理

监制:张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