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建基地  树品牌  强农牧
来源:    时间:2014年06月17日    
建基地 树品牌 强农牧
——门源县以特色产业助推农牧业经济强劲发展
 
门源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深入实施农牧稳县战略,凭借独特的冷凉气候和纯净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引导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字号主导产业,建基地、树品牌,促进了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一是种植业生产基地基本建成。结合县情实际和县域特点,基本建成了以浩门、北山、西滩、青石嘴为主的北方小油菜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以浩门、西滩、北山、麻莲、泉口沿岗青公路两侧为主的藏区青稞繁种和生产基地,以皇城、苏吉滩、青石嘴、麻莲、阴田为主的脑山饲草料种植基地,以仙米、珠固为主的甘蓝型油菜制种基地,以东川、泉口、西滩为主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和多汁饲料生产基地等五大种植业生产基地,苗木、中药材、娃娃菜、甜脆豆、三红胡萝卜、鸡腿葱等高原生态新型产业悄然兴起。2014年,全县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960.9亩,较上年增加7452.9亩。
二是畜牧业养殖基地初步形成。充分发挥门源农牧结合的地域特点,以“集约耕地→扩增饲草→舍饲养殖”和“增草→增畜→增收”为出发点,发展牧区舍饲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区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以皇城、苏吉滩两乡为主的优质无公害羔羊生产基地和优良种畜繁育基地;以青石嘴、浩门、麻莲等乡镇为主的奶牛和肉牛养殖基地;以泉口、东川为主的肉羊养殖基地;以浩门、北山、西滩、仙米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以阴田、麻莲、仙米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等六大畜牧业养殖基地。到2014年6月初,全县存栏各类牲畜74.14万头只,繁活各类仔畜27.93万头只匹,成活率97.8%,繁活率81.48%。出栏各类牲畜9.69万头只匹,出栏率17.25%。育肥贩运牛羊11.5万头(只),实现销售收入1.33亿元。
三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强劲。立足门源县冷凉气候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努力形成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畜产品区域优势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54处,养殖牲畜1.62万头只,带动农户1200多户;培育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基地3个;生猪养殖基地4处,年生产出售生猪1400头;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绿色肉牛示范基地1处,养殖西门塔尔牛400头;养殖冷水鱼40余万尾,净收入26万元,带动群众7户,户均增收2万元;建成年产3万吨饲草料加工厂1家。
四是农牧业特色品牌不断树立。通过实施品牌农牧业战略,在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重视市场、重视质量、重视品牌的发展理念。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个,其中门源县获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门源菜籽油”和“门源奶皮”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商标、“门源奶皮”获中华老字号保护产品、“西海情青稞酒”获青海省著名商标。
五是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门源县重视农牧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现代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为高原现代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子。同时,结合旅游文化产业,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观光农业、农(牧)家乐等,努力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目前,全县注册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44家(其中:县级示范社110户)带动农户0.5万户、注册认定家庭农牧场16个,带动农户135户。注册农牧家乐97家,2013年农家乐、农牧民临时摊点经营收入4717.2万元,占旅游综合收入的19%,今年以来农家乐经营收入达601.4万元,占旅游综合收入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