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门源县突出四大宣传阵地作用不断提升
创建工作影响力和吸引力
来源:    时间:2014年04月22日    
门源县突出四大宣传阵地作用不断提升
创建工作影响力和吸引力
 
门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在“四个五”宣传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基层党组织、学校、寺院、新闻媒体四大宣传主阵地作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创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头主阵地作用。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构建以县委党校为龙头,村级党员活动室为主体,乡镇党校为支点,依托全县109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党支部的宣传格局。整合党校、组织、统战、宣传、民宗、司法等部门组成宣讲团,采取下基层集中宣讲和进村入社宣讲的方式,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环节的宣讲内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整体推进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对村、社区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引导力度,使其成为宣传创建、推动创建、落实创建、维护团结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践行者和带头人。同时,各部门机关党组织结合机关干部联系服务基层、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等活动,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使创建活动成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自4月份以来,县创建办组成督查组,由统战部长带队,将督查和宣传工作延伸到村社一线,坚持逢村必进,进村必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等形式,与农牧民一道谈创建、话发展,讲政策、问困难、办实事,利用群众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讲解创建活动的核心和根本、怎么创、创什么等问题,使群众从民族团结就是搞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互相帮忙等简单的认识,将精力和心思提升到转变观念、转变方式,抓增收致富、谋发展,维护团结、维护稳定、同心同行,促和谐上来,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上来。
突出学校基础教育主阵地作用。依托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通过开设爱国感恩法制教育课和民族团结教育课,自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利用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和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和观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推动民族宣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深深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3月份组织全县2.9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了“中小学生与家长同做共答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作业题”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由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延伸家庭,家庭辐射社会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提高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宗教寺院示范带动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县伊协和县佛协的作用,利用宗教寺院在信教群众的影响力,通过大力开展“三比一促”、藏传佛教寺院“规范管理年”、伊斯兰教寺院“教风年”等活动,鼓励宗教人士把教义中的和谐、团结、友爱、爱国的思想宣讲到信教群众当中。通过宗教人士影响和带动,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抑恶扬善、共建和谐,促进不同宗教之间、宗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团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改善生活上来,激发信教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突出新闻媒体引领推动主阵地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设了“民族团结促和谐,科学发展共繁荣”专栏,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在政府门户网、门源新闻网、金门源信息网等开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网页。从4月份开始,县创建办联合县电视台,在门源新闻中开辟“一把手谈创建”专题访谈栏目。采取“举措、成效+思路、打算”的模式,由全县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谈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思路,在推动发展、解疑释惑、改善民生等方面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的积极作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全县人民深刻认识和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容、措施和目标,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宣传教育活动有了新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