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门源县先进文化建设行动有序推进
来源:    时间:2014年01月24日    
门源县先进文化建设行动有序推进
门源县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先进文化,促进自治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文化门源”为目标,突出八个方面工作,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建设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突出落实“争”,加大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树立以项目促发展,把谋划项目、筛选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重要环节,就我县岗什卡雪峰开发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遗址保护、体育场馆建设编制上报项目文本6项;落实门源县明长城遗址抢险加固工程首批资金600万元;落实门源县民族体育场项目资金1200万元;落实泉口镇文化站项目资金64万元。发放了18个村的文化进村入户项目设备、4个寺院文化书屋、9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设备和4套全民健身路径,项目总投资达230万元,为农牧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实施总投资达1057.15万元的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3833套、“村村通”工程7310套,已全部完成安装开通。
二是突出服务“送”,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结合海北州科技活动周暨全州“法律八进”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门源举行的有利契机,发挥联动作用,多频次组织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以文化馆为主干力量,共举办文艺演出等20余场次,共展出展板120余块,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6200余份、图书1800余册,省州科普队展出了科普3D图片展板30余块,为群众送上了科技、法律、卫生、文化大餐。同时,开展送图书下乡及送图书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寺院活动20余次,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任务1210场次,累计7万余群众受益。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是突出实用“学”,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以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走门串户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共开展科技培训4期,培训农牧民科技骨干12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农牧民实用技术手册6000余册,展出宣传展版70余块,放映科普电影12场次,培养群众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四是突出活动“乐”,努力打造品牌文化体育活动。首先,打造了元旦、春节期间迎新年环城长跑赛、秧歌队赴各乡镇拜年、秧歌社火汇演、元宵节花灯展、烟花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构建和谐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以“激情广场、唱响门源”为主题的“周末大家乐”广场文化活动,共举办文艺演出24场,建立了文化牵头、专群结合、部门配合、联办共办的长效机制,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第三,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 2013年交流大会升级为亚洲级赛事,雪山文化已成为门源文化新亮点。第四,各乡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通过开展篮球赛、趣味运动会、赛马会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奏响了文化促和谐、文化促发展的最强音,展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面貌。
五是突出健康“治”,抓好文化市场监管。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由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全县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6次专项检查行动,加大文化市场稽查,重点巡查网吧,从严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违法行为;清理整治游戏、歌舞娱乐、棋牌、茶艺等娱乐场所的营业日志,建立从业人员名薄,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全面整治音像和出版物市场,坚决查处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以及出售淫秽色情光盘、书籍等违法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检查音像店、网吧、茶艺、棋牌娱乐室、打字复印店等文化经营场所78家,责令2家网吧、1家棋牌娱乐室进行停业整顿。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了文化行业管理,切实维护了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县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六是突出转化“扶”,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培育和扶持成立了门源县窝儿药枕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药枕已作为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赠送产品及文化旅游产品畅销;花海赛马场依托百里油菜花海资源优势,成功举办了两届大型赛马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骑手和赛马爱好者纷纷参赛角逐,使门源马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东旭“高原桃花源”文化产业中心为门源华热藏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宏顺工艺美术礼品开发有限公司以门源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为重点,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已形成初具规模文化产品企业5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8家,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链正在拉长并逐步向外拓展,逐渐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县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114万元。
七是突出保护“挖”, 加大非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组建了4个非遗调查小组,邀请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对全县普查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授课,分片包干进行调查寻访,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聘请本地民俗专家、学者为调查工作提供咨询和把关,对全县各种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共整理记录民间文学38份、民间音乐9份、民间习俗130份、民间体育6份、传统技艺18份、岁时节令9份、传统美术2份。截至目前,已有2项非遗代表作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非遗代表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非遗代表作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是突出宣传“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县广播电视转播台紧紧围绕“弘扬时代主旋律、打造广电新形象”这个主题,牢牢把握“服务大局、繁荣事业”两条主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党的惠民政策和门源的全方位宣传推介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共播出《门源新闻》152期,1115条;编辑制作专题片5部,制作图文解读4期90集;向州电视台传送新闻143条,播出98条;向青海电视台传送新闻132条,播出117条,中央电视台播出2条。门源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在创建活动中,对我县各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展现出的精神面貌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向各族各界群众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宗教知识,推广典型经验,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不断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共谋团结、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