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按公文种类分类 > 县政府文件
索引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17年03月08日 发布日期: 2017年03月08日
门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门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门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门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门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经县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门源县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8

 

 

门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县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我县体育事业发展,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青政〔201694号)和《海北州人民政府印发<海北藏族自治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北政〔20176号),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将全民健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健康需求,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助力门源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开创我县全民健身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门源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目标

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35%以上,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中心、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全民健身站、社区全民健身点、寺院健身路径全覆盖的格局初步形成,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各类俱乐部有较大发展,注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至少达到2个、青少年户外营地达到2个或以上,体育项目特色学校达到1所以上,各级各类注册社会体育组织达23个,体育社会组织健全的乡镇争取达到75%以上,行政村(社区)配备专兼职体育健身管理人员的比例达到85%以上,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680人以上;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

三、主要任务

(一)体育文化弘扬常态化。进一步深化对体育文化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的认识,把培育弘扬体育文化摆在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到全民健身工作的全周期和全过程。利用各类媒体、赛事活动、文化下乡、各类宣传活动等,大力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体育与文化、广电等职能部门的优势,将培育体育文化融化到日常工作中,融合到体赛、歌舞、小品、戏剧等文体活动中,利用县创新载体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宣传媒介,普及健身知识,特别是做好全民健身宣传月和宣传日学传活动。通过开办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播放体育宣传片、开办体育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全民健身知识、方法和赛事活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科学健身内容。深入挖掘我县特色文化,在建设体育文化长廊、体育文化广场、体育生活化社区时,以歌舞、动漫、视频、文化导识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二)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纵深化。完善职业、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群众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推进与社会组织联办运动项目,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民俗资源优势,结合我县十三五规划,着力打造品牌赛事。依托岗什卡冰雪体育产业优势和特色,开展登山探险、滑雪等体育竞赛,积极打造我县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交流大赛这一品牌赛事,努力把岗什卡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雪山文化体验目的地和滑雪登山基地,完善应急救援和后勤保障机制,扩大我县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依托百里油菜花海,开辟花海徒步、走马观花、自行车骑游等体育休闲项目,打造“油菜花海”品牌赛事;依托水资源优势,打造浩门河——生态景观河,开展水上漂流等一系列水上运动,同时在浩门河沿线流域,打造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开展自行车赛、马拉松等竞技比赛,将浩门古镇和浩门河景色相接、健身运动与旅游观光相融,把浩门河流域打造为一个集健身观光为一体的“慢游绿道”,使之成为门源的又一张新名片;依托我县仙米、珠固地区海拔低、森林资源丰富的天然“氧仓”优势,开展度假休闲、森林探险、攀岩等体育活动,打造“森林体育”品牌;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白牦牛竞技、回族拉拔牛等富有民俗特色的“民俗体育”品牌。

按照“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便利”原则,鼓励和引导各乡镇、村(社区)大力发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自行车、拳击、武术、射击、射箭、太极、广场舞、锅庄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努力打造“一乡一品”活动。在西部皇城乡和苏吉乡藏族、蒙古族聚居地,重点开展赛马、赛牦牛、射击、射箭等运动项目,依托皇城乡马术项目,逐渐形成以开展马术比赛为主的品牌赛事;在中部地区的北山乡、泉口镇、西滩乡、东川镇等汉族为主的乡镇,重点开展乒乓球、广场舞等运动项目,根据各自特点打造诸如“果蔬采摘大赛”等品牌赛事;在麻莲、阴田等回族为主的乡镇重点开展足球、篮球、田径、拉拔牛等运动项目;在东部仙米、珠固以华热民族为主的乡镇重点开展锅庄、登山、攀岩、休闲养生等运动项目,打造“华热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支持我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工、青、妇、残联组织等单位广泛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丰富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赛事活动,推动普及与提高。不断开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等,乡镇每年至少举办1次体育活动,全县每年举办各类体育活动30次以上。

(三)健身设施布局便民化。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落实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重点建设便民利民的非标准足球场地、中小型体育场馆、户外多功能球场、自行车专道、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在“十三五”末,建成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健身广场,力争每个乡镇建设1个非标准足球场地、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1个乒乓球室和1个棋牌室,行政村体育设施达到配置1个标准篮球场和2个乒乓球台的室外活动场地、1个健身活动室、1套农牧民健身工程,每个社区建有自己的健身站点,着力构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全民健身站和社区全民健身点(含寺院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四)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化。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扶持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积极扶持我县富有蒙古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具有藏族特色的锅庄以及赛马、赛牦牛、马术、摔跤等民族传统性体育项目。大力发展车上运动、马上运动、水上运动、路上运动、草上运动、冰雪运动,组织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普及面广的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支持开展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自驾车、自行车骑游、越野行走等地域性体育项目,配套建设营地、驿站、码头等设施,发展民族民间健身运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普及民族体育项目。发挥油菜花节、白牦牛艺术节、“那达慕”大会等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和岗什卡国际登山交流大会、迎新年环城跑等全县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集聚效应和载体作用,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与价值,使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发展壮大。

(五)体育志愿服务制度化。深入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构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社会热心人士、体育科技工作者为重要力量的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志愿者的职业或特长,将志愿者进行分类,组成篮球志愿组、乒乓球志愿组、后勤保障志愿组等小组,充分发挥志愿者自身优势,将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培育全民健身骨干,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六)体育健身消费大众化。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积极扶持涉及体育健身消费类型的创业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科技,培育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新业态,努力拓展与体育竞赛表演业相关的体育广告、体育经纪、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等行业。引导高、中、低收入群体合理进行体育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七)重点群体健身普惠化。依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务工人员、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和矫正人员等重点群体体育健身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群体体育组织,培养为重点群体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重点群体体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评估。公共体育设施对重点群体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为重点群体做好服务。

(八)青少年体育教育标准化。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标准》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在校园内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等特色项。教育系统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鼓励组建学校社团、运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构架,建立和完善门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领导协调机制。将全民健身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重点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的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任务。发改、住建、国土部门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文化、教育、民政、科技、卫生、住建、环保、农林、旅游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公共体育投入力度,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其中县级财政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安排,并随国民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政策落实经费保障。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企业、社会组织、体育人才和体育赛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体育竞赛表演项目、体育服务等给予扶持。积极培育和促进体育市场主体发展,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乡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健身消费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增值税政策。用于体育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三)完善政策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体育领域改革,做好“放管服”简化办赛、开馆、设点、创会等程序,逐步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养老、旅游、科技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和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力度。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社会力量兴办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四)培养人才队伍。加强我县体育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对执行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益性体育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和财力,以“三区人才”计划、另聘等方式引进体育人才,满足场馆开放后工作量增加的需要,充实体育管理人员。争取每个乡镇、社区健身站点有1名专兼职体育管理人员,引导群众健康、科学地进行全民健身活动。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三个关键环节,完善以全民健身管理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者、退役运动员、体育社会组织带头人、健身榜样、媒体专家等为核心的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机制。

(五)加强评估督导。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并创新督办落实制度和问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媒体等多方的监督反馈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评估报告。成员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逐步使全民健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本实施计划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12月28日

 

是否宜公开选项:宜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

   县人大、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县人武部。

   武警门源中队,各群众团体,省州驻县各单位。

门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2月28印发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