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建设 > 城乡建设
门源县“六强化”促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升级
来源:    时间:2017年11月02日    

  自门源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第一轮先行村建设工作已全面覆盖12个乡镇109个行政村、32939户,其中58个村已实施省定建设项目。6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17.78亿元,其中省州县三级财政补助3.47亿元、农户自筹资金4.93亿元、共建协议资金2.62亿元、各单位各部门整合落实项目资金5.66亿元、各类贷款1.1亿元。20178个高原美丽乡村总投资为4621.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1040万元、共建协议资金1389.3万元、各各部门、单位整合落实项目资金2192.3万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有力抓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关爱之美。把高效完善的工作机构作为推进工程的前提来抓,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下设项目实施组、质量监督组等工作组,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项目村的责任分包制度,完善了督促检查、重大事项及工作报告、资金管理等相关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适时组织各乡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在项目建设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形成了“四线工作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干部带着群众干、工作催着干部干、一村赛着一村干”的喜人场面。

二是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抓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和谐之美。我县把争取共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作为推进工程的强大动力,由县级领导带头,相关乡镇和部门联动,积极向共建单位汇报衔接,争取最大力度的帮扶,山东省以及省政府办公厅等20个省级共建单位,州政府办公室等55个州直共建单位,73个县直共建单位倾力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通过动员民营企业家捐资助建等方式,建成了一批村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办公业务用房、太阳能路灯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近年来,共完成道路硬化449.8公里,完成人畜饮水项目建设854.87公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5处、群众文化广场136个。

三是强化工作标准,因地制宜抓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特色之美。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点”的原则和整洁大方的思路,充分依托生态、人文等资源禀赋,分别制定县、乡、村三级建设规划和方案,并在县规委会上审查通过。在规划落实过程中,把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融入其中,分类指导。同时,全县109个村共有21353户村民实施了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工程,补助资金达3.67亿元。在东川等乡镇初步探索了农村特困群众、五保老人、“空巢”老人集中安置的“门源农村养老”模式,使共建整治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成为发展农牧区后续产业、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动力。

四是强化工作措施,持之以恒抓建设,建立“美丽乡村”人文之美。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制定完善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五星级农牧户”、“美丽小庭院”评比和“义务劳动日”、“环境卫生十户联帮”等活动,群众环卫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公共财政补助、村级公益事业、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扶贫资金注入企业的年终分红等途径,建立了村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并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实行“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的农村垃圾运行模式,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而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养,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同时,结合山东援建垃圾处理设备购置项目,对30个村按实际需求设备,进行了县财政集中采购。

五是强化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抓建设,打造“美丽乡村”整体之美。把宣传动员工作作为建设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会和组织观摩、走门串户等形式,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宣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绳的良好氛围。同时,把建设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建设水平。

六是强化经济发展,增收致富抓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富裕之美。我县通过项目带动、观念触动和人才互动,改变了传统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和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经营能力。同时,按照抓特、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立足乡村资源,培育后续产业,给农村带来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等经济发展要素,引发农业生产方式、农村民主管理、农民思想观念等系列变革,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