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建设 > 生态工业
【生态文明建设】门源: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门源政务    时间:2024年03月18日    

祁连山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陆域优先区域之一,区域内发育和保持了大面积梯度差异显著、生态结构完整、类型多样的高山高原复合生态系统,造就了完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分布着大面积连续的雪豹适宜栖息地5.1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高原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分布有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羽叶点地梅、唐古特红景天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77种。尤其自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门源县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公园建设理念,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日渐显著。

以保护栖息地为基础,促进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以来,为实现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园区全范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使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持。期间,高标准建成11个管护站,将所有片区划分为259个巡护网格,全面覆盖了门源片区2826平方公里,保护管理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在片区内拆除原有网围栏20公里,有效联通野生动物栖息地,在全国率先追踪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等旗舰物种,填补了我国在雪豹、荒漠猫活动范围、迁徙路线等方面的研究空白。救助雪豹“凌蛰”并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实现了国内首个野外救护与科研监测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为大型食肉动物共存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揭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路线、繁殖策略等科学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

以科研调查为依托,系统掌握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为摸清家底提供坚实基础。从雪豹调查起步,不断扩大合作,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等38家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近1000人次参与调查,调查范围从陆生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实现了物种类型全覆盖,清晰掌握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物种多样性“家底”,共分布野生脊椎动物280种,野生无脊椎动物522种;维管束植物543种,大型真菌203种,水生生物575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了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0种、青海省新记录228种;祁连山鸟类新纪录9种,使祁连山区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区。

以宣传巡护为措施,全面提升保护参与度,为巩固成效打造坚实堡垒。成立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在自然教育、科普宣传、科学研究、文化展示、志愿服务、社区发展等方面加强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一系列宣传科普、调查研究以及推广体验等活动,2023年以祁连山生态科普馆为主要宣传阵地,迎接观众2.3万余人次,提供人工讲解600余批次,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主题党日”等主题活动56场,自然教育科普活动20余次,接待了国家、省州县相关领导和其他国家公园考察团30余次,共接待300余家单位,使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近年来,我们强化生物多样性执法监督方面,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人类活动监管等方面高强度开展“绿盾”“环保督察”等专项执法,2023年出动林草管护网格员和林草技术员400余人,出动车辆60台次、行程1200余公里,悬挂横幅20余条、发放宣传册3100册、摆放展板9张、发放宣传资料2800册。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综合执法效能,始终保持最严格监督管控的高压态势,试点以来我们做到了园区内盗采盗猎等违法行为“零发生”,为生物多样性安全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完成野生动物救助50只, 2023年完成救助51只。

来源:门源政务

撰写:严晓霞、陈学梅

审核:马志辉

监制:马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