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门源
谱写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门源新篇章
来源:金门源    时间:2024年01月23日    

做好烈士褒扬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游“青海北部生态高地”新门源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自县退役军人事务机构组建以来,把握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使命任务,勇担弘扬英烈精神重任,扎实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提质增效,开展挖掘红色文化事迹行动,以“一二三四”工作法,不断推动烈士褒扬工作高质量发展。

铸烈士褒扬之魂,突出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主题教育为牵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在平常、坚持在经常,聚焦县委把门源红色文化历史挖掘好、传承好、发扬好的部署要求,立足“把红色精神展现出来,把对烈士的尊崇表达出来,把庄严的陵园打造出来”这一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把《烈士褒扬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纳入必学必践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效能,引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驻县单位、社会团体分赴烈士陵园大批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英烈精神宣讲跟进服务,党对烈士褒扬工作领导力、红色文化宣教引领力和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吸附力全面加强。

思褒烈育人之策,描绘两个协同“坐标”。思褒烈育人之策关键在于烈士纪念设施蕴含的精神文化呈现上、红色文化历史的挖掘上。以烈士事迹陈列布展为出发点落脚点,持续在红色文化历史挖掘整理上铆劲发力。一是描绘纵向“取经”坐标。组织局全体党员干部赴西海镇开展“重温红色记忆 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活动,到原子城纪念馆、同宝山、红色旧址等观瞻学习,特别是对史料文物征集、人物故事挖掘和遗址保护利用,口述史、回忆录、传奇故事等史料征集技能和制采规标进行了重点学习咨询。同时,赴县内旱台民兵连连史馆常态化开展观摩、调研、主题党日等多形式的“取经”活动,学习成功打造连史馆的启迪经验,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对接机制,助推提升骨干人员红色研学能力水平,为下一步烈士纪念馆的陈列布展备好功课。二是描绘横向“聚力”坐标。强化与宣传、党史、县志、档案等单位的通力协作,借职能部门力量为红色文化建设“注能”。班子成员牵头分专组赴县域全境调查挖掘英烈事迹和流落门源县西路红军人物10人;邀请钻史懂史退休老干部讲党课,为工作队伍传经验、理思路;组织10余名门源红色文化历史老知情人,开展挖掘门源红色文化历史交流座谈,讲述尘封已久、尚未人知的历史故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措并举,不断发动社会力量为红色文化建设“蓄能”。连续三年举办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并把“十月匪乱”、烈士英雄事迹等历史纳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骨干人员培训计划,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红色研学“热度”、宣教技能“暖度”和尊崇烈士“温度”,引导他们主动组织辖区人员开展瞻仰活动,届时既能拉得出“场面”、又能主持出“台面”,不断利用骨干队伍作用为红色文化建设“赋能”。常态化开展英烈事迹宣讲、祭扫接待、管理服务等工作。与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陵园美化共建机制,每年度开展林木灌溉、绿带修整、杂草清除等专项行动。组织县直各单位、驻县企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常态化开展纪念设施保护、描红、美颜和免费安装监控等志愿服务。高质量推进清明祭扫、国家烈士纪念日等活动,成功举办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祭奠先烈活动,让中小学生、干部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精神洗礼。积极开展“烈士寻亲”“老退役军人寻亲”行动,把驻地高端酒店纳入“双拥共建单位”范围,为接待烈属赴陵园“寻亲”祭奠提供高规格服务,成功圆梦阔别半个世纪的老退役军人“寻亲”牵手感人事迹。通过各项分内工作落实,不断整合规定动作力量为红色文化建设“强能”,凝聚形成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强纪念保护之基,抓住三个关键“行动”。烈士陵园是地方重要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和精神阵地,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上主要抓三个关键行动。一是抓住“捍卫阵地”行动。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及时协调将烈士陵园75名烈士纳入地方志名录,与县人民检察院联动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是否纳入陵园保护的坟墓进行界定,对75座烈士坟墓全部完成坐标定位并建立专档,纳入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彻底杜绝让英烈“既流血、又流泪”,向社会传导了“保护英烈、捍卫英烈”的鲜明导向。二是抓住“保护阵地”行动。扎实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工作,推陈“大水漫灌”思维惯式、出新“精准滴灌”思维变式,聚焦资金投入“小而精、精而频”目标,逐年分批次向省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对陵园纪念碑、纪念亭、墓碑、大门、围墙、值班室等进行修缮维护,陵园整体“颜值”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机构组建以来,累计争取资金210万元投入修缮建设。三是抓住“建设阵地”行动。抢抓“十四五”规划省项目储备机遇期,靠前谋划、果断行动,及时申报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发挥主观能动上门阐释、常态跟进、随时对接,通过邀请主管县长登门讲申报立项重大意义、书面呈述门源红色文化底蕴、解释项目落地后发挥的效益等锲而不舍的争取,投资910万元的烈士纪念馆项目落地门源。从项目设计到实施,坚守庄严、肃穆底色,做到程序规范、环环相扣,既把“标准”又把“甚微”、既重“品相”又注“用向”。

践烈属优待之实,落实四个尊崇“文章”。在烈属优待上主要突出服务保障重点,抓住拥烈优属根本,守住帮扶援助底线,做好尊崇文章,让烈属受优待、得尊崇深入人心。一是做好政策落实“文章”。扎实做好烈属优待抚恤工作,为烈属及时足额发放定期抚恤补助金,近三年累计发放优待金及定期抚恤补助金832万元,保障好他们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各项优待。二是做好慰问褒扬“文章”。在“两节”“八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访慰问烈属,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邀请烈属参加重要纪念活动,让烈属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三是做好常态联系“文章”。把烈属纳入常态化联系制度重点帮扶对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重点联系和普遍联系相结合、时常联系和日常联系相结合、上门联系和线上联系相结合、感情联系和帮扶联系相结合,全力为烈属帮扶纾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四是发挥双拥共建“文章”。探索双拥共建新模式,把烈属纳入“双拥共建单位”服务范畴,共签约双拥合作共建企业达39家、推出各类优待目录65条,共计1600余名优抚对象及烈属在就业创业扶持、优质服务体验等优惠优待中直接受益。

来源:金门源

撰写:严晓霞、陈学梅

审核:马明理

监制:张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