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门源
【新时代文明实践】四举措点亮群众新生活
来源: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仙米乡强化党建引领,本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建立七支志愿服务队和一支“七彩流动宣讲队”,以“讲、评、帮、乐”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思想、送文明、送服务、送欢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百姓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乡土宣讲,“讲”出百姓的民心梦想。统筹整合乡、村两级人才力量,组建“七彩流动宣讲团”,开展政策、文化、理论、法律等各种内容的“微宣讲”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等相关内容用拉家常、讲故事、讲实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百姓,宣讲具“乡土味”,效果更“润民心”。在宣讲活动中,采取现场观众说与宣讲员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改变单向讲解的灌输式宣讲,同时把群众请上舞台,把舞台让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百姓,让群众将深奥的“官方话语”翻译成生动地“群众语言”,用老百姓喜闻悦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大家真正听得懂、感兴趣、用得着,让新思想真正打动人心、洗涤心灵。

模范张榜,“评”出乡村的道德新风。结合“善行义举榜”的设置和张榜,在“评”上出实招,组织开展道德评议,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宣传活动,建立“仙米之星”品牌,并组织开展首届“仙米之星”选树活动,各村积极推荐,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最终推荐农牧民党员及群众候选人43名,经过资格审查、评委会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在15个领域评选出20名“仙米之星”,并举办颁奖仪式,通过歌颂典范人物,引导农牧民群众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最美”社会风尚,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村“软环境”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硬支撑”和“新活力”。

志愿服务,“帮”出群众的真心实意。以乡、村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推出“七色志愿服务模式”:红色先锋、“橙”心服务、青色纯净、金色振兴、紫色承暖、蓝色安联、绿色守护七支志愿服务队,涉及理论政策宣讲、青年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文化文艺服务、医疗健康、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满足群众各类需求。二是对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提质改造,加强制度建设,统一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制度牌等宣传展示内容;对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要求,补齐老花镜、放大镜、雨伞等必需品,让所(站)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本年度,乡村两级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覆盖900余人次。

文艺播种,“乐”出村民的幸福欢悦。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乐”上做文章,围绕春节、元宵之喜庆,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农牧民自行编排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文艺节目中,老百姓在歌声中讲述新时代农村故事,在舞蹈中展现新时代农民风貌。同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经典诵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实践站(所)‘搭台’、基层群众唱戏”的做法,让广大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同时,组织30余名各族群众开展了门源县首个以民族舞蹈为培训主题的“2023年门源县职业技能提升·仙米乡民族舞蹈培训班”,强化催生群众的文体活动创编能力,极大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邻里之间的交流多了,亲情氛围更加浓厚。

来源:仙米乡

编辑:严晓霞、苏杰

审核:孔繁春

监制:张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