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门源
门源:“1+5+N”五长制服务体系 有效破解人居环境长效整治难题
来源:金门源信息网    时间:2020年06月18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全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门源县泉口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三清一改治六乱”为主攻方向,确定“村庄内外保洁好、房前屋后整理好、门前三包维持好、生活垃圾分类好、村规民约践行好”的“五好” 标准,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按照“分区分片、网格管理、定人定责”的工作原则,划分整治责任区域,落实公益性保洁人员和镇、村、社三级监督管理人员,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保洁管理责任制。

   泉口镇在原有网格化分片分区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创新“1+5+N”五长制服务体系。即:1个核心主体,强化村级党组织;“5”实行五长制。一级由联点领导担任指挥长,二级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责任长,三级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担任区长,四级为89个社长(网格员)担任片长,五级为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巷长,联系指导10-15户农户,形成“指挥长—责任长—区长—片长—巷长”五级责任模式,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片区,明确各片区区域范围和责任目标,实现各负其责,各管其事。“N”整合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监评会成员、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工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组织力量,推行议事会、现场办公会、民情反映、群众沟通等协商推进治理模式,统一组织开展宣传动员、讲解政策、清理整治、矛盾调处、检查督查等工作,及时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里的事情村里解决、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群众的事情群众来办,有效破解了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难、巩固难、长效管理难等问题,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有队伍、有标准、有制度、有监督、有奖补”的“五有”目标。

   “1+5+N”五长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作用,突出村民自治,尤其是区长、片长、巷长在整个环节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互相沟通,将整治工作任务细化落实,针对问题开展精准化服务,真正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主管理目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在责任落实上。按照各行政村区划,以村社为单位,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的原则,构建了五长制,每个片区为一个网格,明确社长为片长(网格长)。全镇设一级指挥长12名,18个村党支部书记为二级责任长,三级为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担任区长,89个社长为四级片长(网格长)。每个片按10-15户选举1名党员或村民代表任巷长(网格员),具体监督各农户落实“门前三包”,清理垃圾,保持卫生。二是在区域划分上。按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要求,全镇从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中安排150名公益性保洁员(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70人),对通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巷道、沟渠和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责任包干,明确管护保洁区域路段,管护责任,定岗定员,并制作责任公示牌,公开照片、电话,保洁区域,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无死角,无空白。三是在宣传发动上。按照就近、便于管理的原则,运用好网格责任区,进行分类指导,将家庭卫生、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垃圾分类作为常态,将“厕所革命”等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镇政府统一制作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小常识宣传单,由区长、片长、巷长发至各责任区农户,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既实现了宣传对象的全覆盖,又提高了政策宣传的知晓率和全民参与率。四是在卫生评比上。“五长制”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区长为组长,片长、巷长为成员组成监督管理队伍,按照卫生星级评比办法,实行一月一评比,及时公示评比结果,加大对脏乱差现象曝光,年底各村拿出一定资金进行表彰奖励,在农户中开展“清洁户”“美丽家园”“最美庭院”“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通过宣传优秀典型,以点带面,让群众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和优美环境,做到不乱堆乱放、不乱圈乱占、不乱搭乱建、不乱泼乱倒。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垃圾分类,对粪便、炕灰实行还田,对建筑垃圾实行填埋处理,对生活垃圾由镇上集中转运,倡导群众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实现减量。

  通过“1+5+N”五长制服务体系,各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便民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了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互动,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经过一个月的持续整治清理,全镇18个村共出动党员干部910人次,群众参与14562人次,动用机械36台次,拆除河道周边网围栏2300余米,拆除1926户农户庭院外各种围栏52000多米,废弃土房21处、残垣断壁23处、废弃破损厕所24处、草垛58处、临时违规建筑40处,违规畜棚2栋,真正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小服务”撬动“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