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门源
【援建写大爱 鲁青心连心】青海青,青海情——威海援青工作综述
来源:金门源信息网    时间:2019年06月20日    

    近年来,门源县进入经济转型“阵痛期”,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相继被淘汰,而新兴产业培育却迟迟没有突破,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正是在这样一个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作为对口支援门源县的威海市,深入分析研判,敢为人先、精准决策,按照“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为总遵循,“按需帮扶,精准对接”,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在援建机制上,从市县结对推动部门结对、区市乡镇结对、企业结对全覆盖;在援建层次上,推动援建工作从侧重给钱给物向侧重给人给智转变;在援建模式上,推动援青工作从建房修路为主向产业引领方向转变,在门源县率先探索建立新兴业态,并从教育、卫生等多方面给予专业支持引领,极大地激发了发展活力,为海北经济社会改革作出了贡献。

  三年来,实施项目建设13项,完成投资13560万元,落实计划外援建资金4062.66万元,援建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资完成率3项指标均达到100%。威海援青团队被评为援青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工人先锋号。

   游动的冷水鱼,激活产业发展新动力

  威海市紧紧抓住农业部积极推进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实施的有利时机,围绕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门源实际从8个备选方案中大胆建议,在冷水资源丰富、冷水鱼养殖悠久、国家深度贫困的泉口镇建设门源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

  没有资金,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争取;没有技术,主动去专业机构寻找沟通;没有市场,多方沟通协调拓展。经过不懈努力,威海市为门源冷水鱼争取到资金2300万元,引进了上海海洋大学成熟的冷水鱼养殖技术,促成云南会泽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县政府签订了20年的运营协议,解决了种苗培育、成鱼销售等系列问题。如今,项目建设已经全部完成,首批引进的70万粒丹麦鲑鳟鱼卵已于2018年12月13日入驻基地并成功孵化,目前基地育苗已达175万尾,2019年8月份便可让门源百姓见到收益。通过养殖冷水鱼,年可带动当地50户以上农户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帮助20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复壮”。

  未来,该项目将被打造成为年可提供200到300万尾优质种苗的繁殖和育苗基地,从而彻底结束门源县鱼苗外省采购、粗放养殖、鱼价低廉的历史以及青海本地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苗种需求,促进当地百姓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

    万亩火焰,引燃产业脱贫的热潮

  结合门源县环保、扶贫优先的实际,威海市加大绿色选资力度,成功引进了青海山东商会万亩火焰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项目,在助推门源县脱贫攻坚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火焰,被誉为“欧洲人参”,又称“地下灵芝”,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13种最佳食用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药食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火焰2017年9月引进开始试验种植,到今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产量可达7500吨。火焰产量大、经济价值高,每亩收益相是原来种植油菜、青稞的5倍。除了将火焰参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门源县,努力打造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高原火焰参种植、加工基地,威海市还积极帮助开拓市场,促成了火焰鲜果在威海市家家悦集团门店销售,协调威海高新技术企业为火焰参产品免费打造了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如今,火焰项目已经与门源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用工、种植结构调整增收等方式助推当地贫困户脱贫,贫困户仅通过土地流转补偿,即可人均每年增收500余元。

  智力援建,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发展一旦缺少了人才,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威海市充分借力内地的人才优势,大力引才、用才、育才,为门源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先后派出了四批次来自威海三甲医院的23名医疗专家赴门源开展支医活动,实施的多项手术开创了当地医疗的“先河”。依托援青人才中医专家郭刚恒成立了“郭刚恒名医工作室”,协助医院建设了重点科室——脾胃病科。郭刚恒医生以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全县乃至全州群众的一致好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援青工作者的抱负和情怀,成为威海援青的一面旗帜。威海民营医院爱尔眼科医院来门源开展了“爱尔眼科光明行”活动,为生活困难的43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资助资金15万余元,得到贫困家庭患者的热烈欢迎和感谢。在教育方面,实施“威海名师送教到门源”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威海教育援青志愿服务站”,得到了当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门源教育系统全面开展“树标、学标、达标”“三标”创建活动,对门源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借力威海市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多帮一”组团式帮扶,助力门源职校学生参加青海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5名一年期支教教师全部获得了“五个海北建设特殊贡献奖”。

    发展电商,与门源农牧民携手奔小康

  在威海市的努力下,门源县已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2处,7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投资1480万元,建设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通过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打通了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实现从县城到乡镇、到行政村等物流快件的派送,靠着电商这一平台,门源优质土特产蕨麻、青稞、蜂蜜、菜籽油、牛羊肉等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2018年,全县完成电商交易额2021万元,同比增长1.18倍,带动贫困户就业1042人,人均增收874元。

    广泛结对,搭建援建新格局

   威海市积极安排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到对口支援,在原来省对州、市对县帮扶机制的基础上,结对帮扶扩展到县对乡、部门对部门、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形成了多层级、广领域、全覆盖的援建新格局。县乡结对在2017年“4+4”结对帮扶的基础上,2018年扩大为“4+8”,今年扩大为“4+12”,实现了对门源县12个乡(镇)结对帮扶全覆盖。在结对帮扶过程中,不走形式,不图虚名,督促各受援乡镇认真调研落实项目,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环翠区实施了浩门镇城区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党员活动室改造工程,打造了“环翠民俗美食街”,整体推进了城市管理水平和基层组织建设上档升级;文登区实施了村级主干道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有效解决了1685户7673人的夜间出行照明问题;荣成市帮助结对乡镇实施了村级幼儿园改造工程,扶持香菇种植产业发展;乳山市为结对乡镇改造了敬老院,为农民购置了热水器,安装了电热炕,配备了垃圾桶,改建了广场。这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的实施,让受援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威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大爱无疆!3年来,共落实结对帮扶资金3750万元,组织门源县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致富带头人等相关人员260人赴威海参加集体经济发展培训,威海的结对帮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走在了前列,得到了州县主要领导和门源老百姓的充分肯定。

    锤炼党性,打造团结奋进的高原铁军

   几年来,威海援青团队加强党支部建设,把支部打造成援青干部人才锤炼党性、规范行为、树立形象的坚强战斗堡垒。他们珍惜在高原历练的宝贵机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严守纪律,主动融入门源大家庭,树立主人翁意识,千方百计为门源百姓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以淳朴务实的作风和严以律己的精神,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信任支持和群众的认可拥护,展示了威海援青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