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海北新闻
【乡村振兴】案例故事集|祁连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拓宽群众增收之路
来源: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年02月19日    

秋风习习,祁连县峨堡镇黄草沟村至芒扎村道路升级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捡垃圾、清扫排水渠、平整路面……上百名牧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路面清理工作,现场呈现出一片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最近村里开始修路,好多脱贫户和附近的牧民也去了,不仅能挣到工资,还能亲自参与家乡建设,真是意义非凡。”芒扎村党支部书记索南东知布说。

芒扎村党支部书记索南东知布所说的以工代赈项目是指黄草沟村至芒扎村道路升级“以工代赈”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10万元,包括一期建设6.5公里混凝土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二期建设7公里混凝土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项目于2023年8月开始实施,项目建成后将为群众出行、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芒扎村位于甘青两省边界,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全村仅有的两条入村道路都是砂石路,群众老是抱怨每次出行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面的群众也常常戏称“嫁女不嫁芒扎村,嫁进芒扎回不了家”,充分体现了山高路远、穷山僻壤的窘境。虽然全村已脱贫,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致富之路却被通行不畅形成了阻碍,芒扎村的绿水青山也被这条路阻隔,村“两委”干部眼看着村里漫山遍野的牛羊运送不出去,虫草、黄菇等名贵特产也无法变现而干着急。为此,峨堡镇党委、政府多次跑州进省申报建设项目,最终黄草沟村至芒扎村道路升级以工代赈项目批复实施,从此天堑变通途,为芒扎村群众打通了幸福路、致富路。芒扎村脱贫户昂青激动的说:“盼望多年的愿望终于成真了,现在我们养殖户变成了经营户,可以拉着牛羊到各地自行交易,畜牧收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年我的养殖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我在县城买了房,生活过得是越来越好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为了确保充分发挥“赈”的效益,各驻村及村“两委”作为此项工作的“主力军”走访低收入、脱贫户家庭,针对不同劳动群众量身定制岗位,同时依托周三坐班、“支部统一党日”等活动,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以工代赈”的理解,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的消极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对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共吸纳当地低收入群体、脱贫人员、监测对象、季节性务工等2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就近增收,2023年发放劳务报酬共计265余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000余元,切实解决了牧区群众长期以来收入渠道单一、就业机会少等问题,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以“小项目”书写民生幸福“大文章”。

脱贫户旦木秋是白石崖村的一名牧民,2021年旦木秋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技能培训,考取了大货车驾照,干起了运输业,2022年底收入超过了15万元,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随着2023年旦木秋的次子呱呱落地,旦木秋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儿,暂时断了谋生手段,看着刚生下来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这位家里的顶梁柱一时犯了难。白石崖村驻村组长曹军在走访入户时了解了旦木秋这一状况,于是,他马上对接镇上的以工代赈项目,解决了旦木秋的务工就业问题。通过近两个月的务工,旦木秋领到了8000多元的工资,解决了家庭一时之困。在旦木秋领到工资的那一刻,他异常兴奋地说:“感谢政府让我在急需务工增收的关键时刻,给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我家的收入与去年相比还有所增加。

峨堡镇黄草沟村至芒扎村道路升级“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为全镇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下一步,峨堡镇将继续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和实施更多体现“民生”的以工代赈项目,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