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门源 >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来源:    时间:2021年06月19日    

门源历史悠久。多处出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古村落、古墓遗址说明,早在3000年前,在这块土地上就有古老的羌、戎等先民繁衍生息,从事以牧业、狩猎为主的生活。

  门源在秦代为羌人故地,两汉、三国为西平郡辖地,东晋十六国时,先后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五国属地,南北朝时为鲜卑族吐谷浑人牧地。隋、唐属鄯州辖地,后被吐蕃占领。宋时为凉州吐蕃六谷部、西夏、河湟吐蕃等地方政权和宋王朝交替统治。元代为章吉附马封地,属西宁州管辖。随同蒙古军队东来的部分"西域亲军",屯耕牧养留居门源。明代归西宁卫控制,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马步驻军实行"上马为军、下马从耕",开始从事种植业生产。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牧地。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清军平定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置大通卫。次年筑大通城(今门源县城),乾隆九年(公元1744),移大通卫于今大通有到城关镇。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系大通县属红山、永安两堡。民国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929年8月17),由大通县划出北大通的红山堡、永安堡和祁连八宝、阿力克一带,西宁县划出仙米寺、珠固寺属一带地方,设置门源县,属青海省管辖。1949910日,门源解放,916日,成立门源县人民政府,19531219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6月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9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军一师二团在张星垣团长的率领下,和平解放门源。916日,中国共产党门源县委、门源县人民政府成立,郭力中任县委书记,县长,翟鸿儒任副书记、副县长。920日,建立浩门镇、阴田、孔家庄三个区政府。县、区召集民主人士、旧职人员等召开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稳定社会秩序,开展乡、村一级政权建设,收缴散兵马匹、枪支、弹药。125日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卡子沟首先发动叛乱,127日攻陷县城,二区区长张二小、副县长翟鸿儒等49名同志在与匪徒作战中先后英勇牺牲。1221日解放军一军三师部队击溃判匪,收复县城,平息匪乱。1222日,青海省委、省军政委员会派遣一批干部对门源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设立秘书室、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建设科。同时门源县人民政府发出"防匪自卫工作"指示,各区、乡召开群众会会议,讲解党的政策,揭露政治谣言,检举匪特活动。19501月成立县人民武装部及4个区武装部,相继组建各区武装自卫队,成立门源县人民法院、税务局。328日召开门源县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商讨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政策、剿匪肃特、社会治安、生产、教育和政权建设等工作决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委员,成立各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月成立门源有到青年团工作委员会。7月召开门源县首届各族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门源县各族农民协会,同月召开门源县首届各族各界妇女代表大会,同月成立门源县人民检察署。811日,省人民政府决定祁连设治局划归门源县管辖。同年,门源县人民政府在全县组织人民自卫队,发展自卫队员556名,年底,成立中国共产党门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1951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对国民党"西北革命委员会""西北反共救国军华正大队"等政治土匪首要分子进行镇压,并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公安部门对反动党、团、军、警、宪、特人员进行登记。5月起是,全县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举行盛大的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各族人民群众捐献人民币345135600多元(旧币)、白洋3689元、白银1042两、黄金66钱,还有马匹等其它物资。10月始,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减租反霸斗争。